國內傳感器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國內傳感器行業的發展,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一是市場需求,或者說市場是否有強大的驅動力;二是產業基礎,即是否擁有與產業相匹配的企業群;三是技術支撐,即是否有新技術的進展或突破支撐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市場需求方面,國內在汽車制造、智能設備、醫療設備、儀器儀表等行業的產業規模很多都已接近或超過了歐美發達國家,但作為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傳感器的應用比例,卻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其中有極大的缺口需要補充。另外,隨著國內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一個龐大的新市場也正在逐漸展露出來。
在產業基礎方面,目前國內與傳感器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已超過1000家,其中部分企業和研究單位均已形成一定規模,具有了較好的產業化基礎。但是,從整體上講,國內目前的傳感器生產企業仍處于無序發展狀態,市場競爭激烈,沒有國際型傳感器生產企業出現,缺乏引導型企業,降低了國內傳感器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各種傳統類型傳感器發展的基礎上,目前傳感器技術新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微型化、復合化、數據化等幾個方面。其中微加工技術(MEMS)的發展已接近成熟,國際上已開始用于大批量傳感器產品的制造,國內也有數十家企業和研究單位在從事微加工技術在傳感器制造方面的應用與研究工作。復合化是一個傳感器可以包含多個功能,它可能是通過微加工技術在一個芯片上構建多個傳感模塊來實現的,也可能是通過將多個或多種傳感器按一定的方式組合封裝而成的。
可以看出,微加工技術和精密封裝技術對傳感器的復合化有重大的影響。傳感器的數據化指數字信號傳感器以及在數字信號基礎上開發的智能傳感器的研究與利用。簡單的智能傳感器包括數字信號傳感器和部分控制單元模塊,可以實現探測、自檢、信號處理與轉換功能,是一個單獨的傳感器系統;在此基礎上再添加自帶電源或無限通信系統,就形成了智能傳感器的概念。總體上說,智能傳感器是一種具有獨立探測和信號處理與轉換能力的、能夠自檢的、有通信功能的、主動式傳感系統。它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一個大的傳感器系統的感應節點使用,能夠大量減少大系統的信息處理量,有效降低使用傳感器的技術門檻,方便用戶的使用和進一步開發,可以極大地擴張傳感器的應用范圍及市場容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表示,國內傳感器行業無論是現狀還是未來發展前景都處于向好狀態,發展空間較大。但行業整體水平偏低,缺乏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標桿性企業,行業發展布局不清晰,這些都是亟待完善的問題。
- 上一篇:國家級智能傳感器創新聯盟在北京成立
- 下一篇:智能傳感器應用領域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