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技術創新引領未來
傳感器作為整個物聯網的末端,潛在需求量很大。據估算,2017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已經突破200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傳感器總產量將超萬億只,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937億元,且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擴大。
然而目前國內傳感器行業,長期依賴進口,已成為我國發展物聯網的瓶頸。2017年11月20日工信部正式下發《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提出要在智能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等工業領域有所發展,想讓進口替代率進一步上升。期望在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2019年能實現重大的技術突破,并能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先進技術企業。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智能終端對傳感器的數量、質量要求不斷升級,除了智能手機等消費類電子領域用的MEMS麥克風和CMOS圖像傳感器,越來越多的智能傳感器在AR/VR、汽車、智能家居領域都將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據有關專家預計2019年中國的智能傳感器產值將達到35億美元,國產智能傳感器所占比重會達到25%以上,比之前比重提高了一倍。
智能傳感器的未來,很大程度在于運用新原理、新結構、新材料,以實現微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參數指標的提升、研發更高技術和創新類的智能傳感器產品,并綜合其他領域共同發展,相信其戰略高地位置很快會被凸顯出來。
智能傳感器的發展為傳統行業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引領了傳感器產業的潮流。新一代智能傳感器將結合人工神經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完善其功能,智能傳感器打開了一個充滿機會的新世界,具有十分可觀的發展前景。
- 上一篇:智能傳感器應用領域不勝枚舉
- 下一篇:二氧化碳氣體傳感器市場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