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傳感器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廢水處理是凈化水源,實現循環再利用所必經的途徑。尤其是隨著用水緊缺和水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廢水的處理開始受到廣泛關注。臭氧作為一種在常溫常壓下具有魚腥味的淡藍色氣體,氧化性很強,能殺死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還能氧化多種無機和有機物,起到脫色、去味的作用,在污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臭氧是一種有毒的強氧化劑,一定濃度的該氣體可致人頭痛、喉嚨干澀、呼吸道受損,甚至危及人身健康,因此在使用時必須加以控制并通過臭氧傳感器進行監測,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
在用臭氧進行污水處理過程中,主要的原理是臭氧的強氧化性。對于病毒、細菌微生物,臭氧能夠穿入菌體內部,直接與蛋白質和脂多糖反應,改變細胞通透性。甚至作用于核物質,從而破壞核酸物質,徹底殺死細菌、病毒。此外,臭氧還可分解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和三致物質,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在利用臭氧進行污水處理過程中,無論是臭氧的制取、傳輸還是反應,都需要臭氧傳感器進行監測,并保持預備有通風設備。一旦出現臭氧泄露,便能夠及時疏散危險區域的工作人員,并及時排出臭氧氣體。最后,在處理排出的尾氣上,須設置回收或處理裝置,配合臭氧傳感器對尾氣的檢測,從而判斷排出氣體是否達標,防止污染大氣。
臭氧傳感器采用了電化學的檢測原理,主要是通過測量目標氣體進入傳感器內部,在感應電極處發生化學反應時產生的電流大小,從而達到檢測其濃度的目的。該傳感器實際上是由感應電極和負電極組成的一燃料電池元件,無需保養且長期穩定。由于地表臭氧主要來源于工業和汽車廢氣,因此,臭氧傳感器主要的目的是針對排放和空氣質量監測以及與消毒有關的安全檢測中。